• 学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其成时忆师恩-马思杰
来源: 时间:2021-05-28 11:24:52作者: 点击数:
  


 

     学生 2018级 马思杰

 

曾任中欧18级研究生会文艺部部长,华中科技大学吉他协会会长。发表一作SCI论文一篇,授权专利两项。获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标兵”称号,为当年获评人中唯一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独立音乐人,校十大歌手评委。作曲2021年华科毕业电影主题曲《妄想粉碎计划》、2018年《少年路远》等。

就业单位:中航工业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导师:胡松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中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德国洪堡学者。现任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市洪山区科协副主席(兼)。先后培养毕业学生42人,其中博士后4人,博士10人,硕士生28人。荣获2019国家科技进步奖(排名2),2018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排名2),入选中欧建交40周年50位代表人物名单。主要从事生物质热反应机理及新型应用技术、传统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反应机理及应用技术、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研究。指导研究生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引用3000余次。获得华中科技大学首届知心导师称号。


 

     毕业感言

胡老师是科研导师,更是人生导师

与大多数学生不同,我与导师的相遇,是在本科时期。作为新能源1401本科班的教师班主任,胡老师在班会时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作为教授,他和蔼可亲,在班会上询问着我们的情感状况,课外生活等等。他说,家庭是保障学习、科研的重要助推。从那时起,我心中就有了研究生的导师选择。

 



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了胡老师的学生。上了研究生后,每周一次的碰面让我对胡老师的“立德树人”理念十分钦佩与感激。身兼多职,却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胡老师常说:“科研不是目的,学生才是”。对于我和导师的关系,真正做到了“亦师亦友”。在学业方面,导师予以专业的指导,但在学业之外,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几乎是平等的。胡老师能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因材施教,对于一个像我一样的“非典型理工男”,他自然也是采用了较为开放包容的培养模式。我现在仍能清晰记得在我选择导师时胡老师在电话中说的那句话,“艺术与很多方向一定是互通的,科研也不例外”。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是我在音乐创作中积累获得的特质,在科研中便是新方向新方法的尝试。胡老师始终支持着我的想法,不断帮助我将想法转化成可实施的方案。从搭建台架到投入实验,不论遇到何种困难,胡老师都会给出最直接、最有效的建议,促使我在科研路上快速成长。在他的指导下,我也顺利发表了高水平文章、撰写专利并获得授权。


胡老师学生一起为胡老师庆生


不仅是科研之路的引路人,胡老师更是我人生重要节点的引路人。每周的meeting中,胡老师除了科研进展以外,聊得更多的是近期时事与人生规划建议。时事从能源行业聊到国家国际的政治,胡老师总能针对一些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也会毫无保留地谈论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碰撞无一不是我的宝贵课程。身为能源行业的专家,他传授业内的最新政策与观点,让我对行业的了解更加深入;身为一位长辈,他以讲述自身经历的方式教诲我之后的人生路应当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胡老师常说,他的导师引领了他的人生,同样,胡老师对我的引导、理想的树立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常说,如果我的导师不是胡老师,我相信我现在取得的那些奖励与成就,都是不可能的。

转眼间,我也从一位科研小白成为了一名胡老师的毕业生。受限于自身的文采,我可能只能对您说出一句“谢谢”。之后的路,我一定不会忘记您的每一句教诲与建议。武汉七年,留下了太多回忆,在工作之余,我定会常回家看看,和您酣畅淋漓地在草地里再踢一场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