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  正文
中欧优秀毕业学子访谈之李寒剑
来源: 时间:2018-06-27 10:24:57作者: 点击数:
  

大咖简介

李寒剑,江苏人,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2015级硕士,20175月赴法国巴黎矿业大学Sophia研究所实习,目前为能源学院2017级博士。已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曾担任院研究生会新闻部部长,参加学院足球队和篮球队。

科研

Q: 请问学长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A: 我情况比较特殊,硕士期间师从光电学院曾祥斌教授,主要从事的方向是MoS2太阳能电池相关的工作,在法国实习期间师从Christian Beauger教授,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等离子体处理高效光催化裂解水制氢催化剂,目前处在博士阶段,师从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胡松教授,以光热燃烧与检测方向为主,我研究方向的转变主要是和所处的阶段和跟随的导师密切相关。

Q:这么多方向学长是如何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转变的呢?

A:实际上我的研究都是几位指导老师非常有前瞻性的创新思路,在我上手之前我的每位指导老师都已经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并且都非常愿意在这些方向上进行长期有效地投入,这为我快速的进入课题并且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我的每位导师都有每周meeting的习惯,及时答疑解惑,总结与规划,这都对我保证课题走向及完成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我做事情比较重视时效,会在处理问题和完成任务上给自己一个deadline,因此能够比较好的适应这样的培养过程。

Q:学长研究方向的多次转变会不会影响科研的进展?

A:实际上转变的过程总归是痛苦的,然而并不是痛苦在涉及到新的领域,恰好相反,我在科研上很喜欢迎接挑战,接触到新的东西会很兴奋也很投入,真正痛苦的是一个课题中的很多想法和很多抱负没有实现,很多思路和研究点没有做或者没有做透,然而在转换研究方向后可能就没有时间去实现了。转换课题我觉得对科研的进展肯定会有一些影响,但是决定权还是在自己的手上,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拓宽了我的视野,由此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背景成为了我的优势,目前也正在努力进行着全新的多学科交叉课题,希望能做出非常有意思的成果。

Q:那学长了解这么多方向的研究,能不能给我们未来的学弟学妹在选择科研方向上提一些指导和建议呢?

A:了解不敢当,指导更达不到,建议未来的学弟学妹们在选择科研方向的时候充分了解和认识导师及导师研究方向,以兴趣为主导、以国家发展需求为己任,将课题做深做透做强。与此同时,我所在的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ICCST“洁净燃烧理论与技术研究所”拥有非常好的实验条件和科研氛围,有煤炭洁净燃烧、污染物控制、先进生物质利用、现代检测分析等方向,欢迎学弟学妹的到来,当然我研究的“光热燃烧与检测方向”是拥有近20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方向,等着优秀的师弟师妹来施展拳脚,大展宏图!

出国

Q:听说学长当时太阳能方向排名第二,有很多岗位可以选择,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呢?

A:还是尽量选择与自己科研方向相关的课题,我当时主要做的是太阳能电池材料方向,对于材料的表征以及分析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与上一届的刘梦磊学长就课题交流过,刘梦磊学长原来就是在我欧方导师Christian Beauger教授手下进行了半年的实习,所以就选择了巴黎矿业大学Sophia研究所,在南法著名旅游城市Nice。除此以外,我的女朋友池寰瀛(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2015级硕士,原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德育助理)联系的导师也是在Sophia研究所,她和我们的好朋友刘启聪(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2015级硕士,原学院羽毛球队队长)选的是同一个欧方导师,所以我们三个人就组成了一个小分队,工作上相互促进,生活上也互相有个照应。

Q:那学长在法国实习的半年时间生活工作的情况如何?

A:我们在的地方是以阳光和沙滩著称的南法,阳光充足、风景如画、气候适宜,人也非常友善,我们住的地方就在海边,非常惬意了。生活上我们三个人互相帮助,都是自己采购食材自己做饭的,这样一方面比较节省开支,另一方面也因为都是中国胃,还是比较爱吃中国菜,也没有分工,都是大家一起做,相处的很融洽;工作上我们都比较刻苦,早上都是坐最早的公交车去实验室,车程虽然有半个多小时但是我们基本上8点钟左右就到研究所,虽然法国研究所的管理比较松,但是我们都严格要求自己,实习期间我们都没有休完规定的假期(我们在的研究所有额外的休假假期),最终我们也都以非常好的成绩通过了欧方学位论文的答辩,获得了欧方学位。

Q:学长在国外的研究所和国内的研究所感觉最大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A:我觉得最大的差别在时间安排上。国外的实验室是有开门和关门的时间的,下午6点之后实验室的管理员下班了所有人是不允许进行实验,有一些仪器也不允许一个人使用,必须有通过一些考核的工程师陪同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这就使得每天可以利用的工作时间比较短,同时国外的采购和加工和国内的流程也不一样,周期会非常长,因此就要充分地做好规划,提前设计好试验方案和思路并且和多个工程师协调好时间安排,这也促使我养成了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提前做好规划安排的习惯。当然,在国外的时候对淘宝和国内快递非常地思念,国内的科研时效性还是非常好的,对突发情况和计划外情况的处理更加方便。

Q:那学长在国外实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A:我自己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角色的转变,把我从学生的角色真正转变成了研究人员,因为在国外的时候一方面是语言,另一方面是时间安排,导致了很多问题出现之后我一般都是自己先想办法如何解决,再找导师和管理员协商讨论并执行,一步步地我从基本上遇到问题就找老师,成长为能够独立发现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办法;从等待老师给我计划安排,成长成为自己做好调研和规划并拟定好计划方案再讨论执行;从反感规章流程,成长成为充分理解规则并严格执行进而利用规则保护自己。回国后,胡松老师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经常放弃休息和我讨论科研上遇到的问题,我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成为一个能让老师满意甚至骄傲的优秀研究人员。



读博

Q:学长转博是如何考虑的呢?

A:我一直就有读博的想法,我还有一个亲哥哥目前也是博士生在读,家里面对于读书都非常的支持和理解,另外呢在研究生阶段做科研的过程中也真的发现了科研的乐趣,有强烈的兴趣和动力在学术科研上,所以读博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转博也是机缘巧合,胡松教授原来是我女朋友的硕士导师,机缘巧合之下和胡松教授有了一次碰面,当时胡老师了解到我有光电的背景,就和我讨论了一下现在的课题方向,再经过和徐博洋师兄(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2013级硕士)的请教和讨论,觉得这个方向很有意思,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就坚定地选择了转博,期间也受到了胡松教授和课题组其它老师很大的帮助,使得转博虽然有一些坎坷,但是最后圆满完成。

Q:学长对于读博和工作有什么看法?

A:其实就我个人而言,这个选择再简单不过了,我家人非常支持我读博,我女朋友当时也在同一个课题组选择转博,我自己对科研又有浓厚的兴趣,未来也比较期望能够从事科学研究相关的工作,所以我的选择肯定是读博。但是其实也隐含了我对读博和工作选择的依据,首先就是出于家庭和生活的考虑,其次是未来的职业规划,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是兴趣所向。但是我建议早做决定早做准备,下决定后的执行比犹豫迷茫重要很多。

专利

Q:学长现在的很多成果都是专利,在专利申请上学长有什么经验么?

A:对于专利申请,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创造性和先进性这两方面的考量,解决实际问题,突破现有技术,实现更好功能。胡松老师和我的很多发明专利都是在实现课题目标过程中,针对遇到实际问题,将新思路或新技术应用在交叉领域,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寄语

Q:到采访的最后一个环节,学长在学习、科研上有什么建议吗?

A:我非常喜欢原武汉市委书记现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2017年提出的“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顽强拼搏奋力实现赶超发展”精神,时不我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另外我的邮箱是lihanjian1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