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  正文
聚能源之火,助双碳之业,两校三院能源学科学生支部双碳圆桌论坛
来源: 时间:2022-05-20 16:40:10作者: 点击数:
  


 

2022年,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北京通过视频形式与欧盟能源委员西姆森共同主持召开第十次中欧能源对话。对话期间,双方就能源安全、全球能源转型、电力市场与能源改革和能源国际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近年来,世界各国正加快绿色能源发展,积极推动清洁能源体系建设,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以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建院十周年为契机,从所学专业领域出发,为深入讨论能源发展契机,聚焦双碳目标发展机遇下新能源领域的前景与展望,进一步增强能源学科发展自信心,2022514日,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硕士2002党支部联合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博201党支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2002党支部举办“聚能源之火,助双碳之业”两校三院能源学科学生支部双碳圆桌论坛。活动由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硕士2002党支部书记丁建夫同志主持,来自两校三院学生支部的近百名研究生党员线上参加此次论坛。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党课学习、益友同行及新能源专题探讨。

一、党课学习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博201党支部代表易琪皓同志为各位党员讲授微党课《2022,再看中国制造2025》。易琪皓同志从制造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出发,介绍了中国以及世界各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国内工业界的发展短板,以及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优势。易琪皓同志介绍到,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最大的互联网应用国家,把这两个优势发挥好,特别是将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业务更好的融合,就会弥补发展短板,化不利为有利,发挥现有的优势,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接着,易琪皓同志为参会党员解读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九大任务、十大重点领域、五项重点工程、五个方针,介绍了从《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现在七年的时间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同时指出制造业对于国家至关重要,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制造强国的目标越来越近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正在到来。



二、益友同行



在环节二“益友同行”中,各党支部书记就支部建设情况、支部党员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分享交流。

首先,由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硕士2002党支部书记丁建夫同志进行交流分享。丁建夫同志介绍了支部建设规划,以及支部在开展党建活动、抗疫志愿服务等活动中的经验心得,结合中欧能源学院的办学特色,介绍了支部党员同志的研究方向。



随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2002党支部书记向霖屹同志介绍了支部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对支部党员同志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新能源、能源经济、能源节能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简要介绍。



接下来,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博201党支部书记陈门迪同志就支部基本情况及建设思路、基础工作及专项工作、特色工作及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交流,并且介绍了支部党员的研究所分布情况以及研究方向情况。

三、新能源专题探讨



在新能源专题探讨环节中,各支部的党员代表就自身研究课题开展汇报交流,共同探讨能源领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2002党支部代表席望同志分享的主题是“热辐射利用中的碳减排”。席望同志以当前环境下碳减排的背景出发,从热辐射利用的角度,从“节流”、“开源”两个方面,介绍了辐射制冷技术及热光伏系统技术在助力碳减排中的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硕士2002党支部代表戴凌峰同志围绕双碳目标背景下氨MILD燃烧实验研究及NOx排放的机理分析进行分享交流。戴凌峰同志首先介绍了双碳背景和中国能源结构,然后对作为理想能量载体与无碳燃料的氨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介绍了NH3两级燃烧和加湿燃烧、MILD燃烧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目前开展的实验及模拟工作进行分享。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博201党支部代表熊枫同志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题为“新能源发展机遇”的分享。熊枫同志的研究方向是激光吸收光谱技术,他以“碳达峰、碳中和”为背景,从“吸收光谱技术”、“腔衰荡光谱技术”及“科研方向与发展机遇”三个方面展开分享,指出大家要保持对专业的自信,保持对科研的自信,保持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熊枫同志讲到,“精的是一门技术,通的是整个领域”,号召各位党员同志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握机遇,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随后,针对以上三位党员代表的分享,与会党员同志就材料反向设计、分子能级跃迁、环境对分子振动影响以及光谱处理等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见解。

四、活动感想交流

此次两校三院能源学科学生支部双碳圆桌论坛让我受益匪浅。三位分享人分别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出发,为我们介绍了新能源为国家双碳减排发挥的助力作用。这与我们从事能源行业的研究者来说颇为熟悉,每一个研究点或者创新点的提出都是立足于节能减排背景的,也秉承着能源人为国家健康稳定发展服务的宗旨。双碳减排不能只停留于口号,我们青年学子更应该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结合目标实际,以己之长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深耕实践,努力奋斗。

——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硕士2002党支部 徐康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不同主体、不同领域的通力合作,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视角放开,不能仅仅专注于自己研究方向。此次两校三院联合主题党日活动让我们可以与碳中和大背景下不同研究方向的同志进行交流,开拓自己的视野,碰撞思想火花。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在党的领导下,身为党员的我们应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研究课题,努力为碳中和贡献微薄之力。同时也要严守学术道德,科研工作无愧于心。

——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硕士2002党支部 曹予维

 

通过这次两校三院的双碳圆桌论坛,我对双碳目标及其战略意义有了更深的体会。作为一名新能源专业的研究生,我明白这个目标的实现充满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青年党员应该主动承担起责任,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为这个宏伟目标倾注自己的力量。

——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硕士2002党支部 樊隆源

 

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党员,面对新时代发展的新问题,我们能源学科能做些什么?清洁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使用,从吸收、转化、到利用三大环节,其实都是大有可为的,我们要紧跟社会发展需要,尽可能的将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让我们的知识,造福社会:让我们的知识,发光发热。

——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硕士2002党支部 张锦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本次“聚能源之火,助双碳之业”两校三院能源学科学生支部双碳圆桌论坛,加深了党员同志们对于双碳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能源学科发展的自信心。身为青年党员,身为新能源专业研究生,应该主动承担时代重任,勇于奋进,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硕士2002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