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
自 2010 年以来,中欧能源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已有超过三百名优秀学子踏上出国交流研习与国际组织实习之路,同时接待了 140 名国际学生前来交流学习。这一系列举措有力促进了中外学生在科研实践及文化交流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紧密贴合国家 “双碳” 目标战略,为新能源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院持续优化 “一对多”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中外导师团队,构建起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先进理念的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并逐步拓展形成广泛的国际人才联合培养网络,为学生的国际化发展筑牢根基。
学院聚焦 2024 年出国实习学生群体,分享他们精心整理的实习感悟,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这些从 ICARE 走向世界各地院校实习的同学们的海外生活点滴,一同见证他们在海外的成长与收获。。。
去法国交流一年,收获很多,不仅是学习上,我也参观了很多博物馆,生活上更加独立,也体会了新的工作、生活的氛围。认识了不少同学,和他们相处融洽。

2023届Master Energy 2年级集体照
在前6个月的课程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热力学系统建模、度电成本评估、建筑、工业和交通的能源效率,以及可再生能源整合的能源系统、资源和储电。和我们国内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比,其课程更偏向能效,包括热力能效、电力成本等,关注系统效率,而我们研一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能效占比和新能源发电知识占比大概是一半一半。欧方的课程大部分最终的考核都不是考试,而是在助教,或教授的学生帮助下完成课程项目(Project),而我们研一时最终成绩为考试与小项目结合。

同学们讨论项目如何进行

生活上,我们在课余、实习之余,也去了不少巴黎周边的博物馆,艺术馆。例如卢浮宫,在卢浮宫,我亲眼看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断臂的维纳斯等等欧洲艺术巨作等等,我和孟龙博也跟团去过其他欧洲国家,例如拿破仑折戟沉沙之地——滑铁卢古战场。

蒙娜丽莎的微笑

此外,我还去了位于蒙达尔的中国旅法勤工俭学纪念馆,该馆详细介绍了革命先辈在那段艰苦岁月中勤工俭学的经历,让我为之钦佩。

在蒙达尔中国旅法勤工俭学纪念馆门口

后5、6个月为法国研究生二年级必须的实习,图为我实习所在的研究中心。
在实习中,我在教授的指导下,通过Modelica语言编程,验证了多级压缩性散热新方案的可行性,也算是为制冷系统的能效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