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褚乐遥 赵怡婷)2025年4月17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救命课”走进华中科技大学新博士生公寓A栋负一层团体辅导室。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联合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社会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五院共同主办的急救培训活动,以“理论+实操”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理念与生命教育深度融合,为四十多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实用性与专业性兼备的应急救护技能培训。
迈瑞医疗AED用服工程师、AHA急救导师罗梦桥担任主讲,以“急救黄金四分钟”为切入点,通过真实案例剖析急救误区,强调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和开展临时急救的细节要点。针对校园常见场景,课程聚焦“海姆利克法”“脑卒中识别”“心肺复苏(CPR)+AED操作”三大核心技能。在“老人脑卒中”识别环节,他引入“FAST识别法”(面部下垂、手臂无力、语言障碍),帮助师生快速掌握高危疾病的预警信号,还进行了心脏骤停、伤情评估相关方面的科普。在听完详细讲解并演示了现场急救和徒手心肺复苏术的要点之后,师生们进入实操环节,分组演练CPR与AED联合施救流程。通过对模拟人道具进行急救,模拟危机情况发生时开展救援的全流程,并练习了按压深度、频率及使用AED的除颤操作。



作为新博“一站式”学生活动社区的医疗急救科普活动,本次培训突破传统场地限制,通过“边学边练、分组通关”的模式,将急救课堂搬入学生生活区,实现“下楼即学、即学即用”, 打通医疗急救教育最后一公里,为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注入新动能。

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2023级硕士生陈龙感叹:“以前觉得急救是医护人员的专业领域,今天才发现CPR 和AED的操作比想象中简单。这种‘家门口’的培训,让我们在宿舍区就能掌握救命技能,安全感倍增!”
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2023级硕士生王睿思提议:“希望未来可以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将急救课程纳入学生社区常态化服务,惠及更多师生。”
本次培训不仅是一次技能传授,更是一场医疗急救教育理念的革新。通过“理论授课+情景模拟+实操练习”的全链条设计,参训师生从“旁观者”转变为“行动者”,切实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与能力。未来,各院系将继续深入 “一站式”学生社区,推动急救培训与心理健康、灾害演练等模块联动,打造“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校园安全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