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实习交流感悟
2018年5月20日,当飞机降落在伊比利亚半岛时,笔者便开始了为期五个月的赴西学习交流之旅。本次交流的学校——萨拉戈萨大学是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在欧洲的合作高校之一,其建校距今已近500年,在萨拉戈萨、哈卡、特鲁埃尔等城市分布有5个校区,是西班牙排名第六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我们一行六人学习交流的校区位于西班牙第五大城市——阿拉贡地区的首府萨拉戈萨市。在Prof. Jesús Arauzo等三位老师的指导下,笔者于萨拉戈萨大学工程校区的Thermochemical Processes Group (GPT)进行生物质气化与焦油脱除相关的课题研究。GPT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燃烧反应、污染物减排以及热解与气化,与笔者在国内所在的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SKLCC)的主要研究领域甚为相近。
由于人口密度相对更低,故GPT里人均硬件设施较国内更为丰富,鲜少出现“实验安排拥堵”的情况;“老师多学生少”的培养模式也让教育资源得到更有效地施展,常见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实验室与检测中心会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安全与卫生监管到位;西班牙人民特有的热情也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之中多次体现,彼此的交流气氛很是轻松自由。但相比而言,在实验环境整体的管理力度、实验人员安排的有效性以及各项事务处理的效率等方面,国内的研究平台则更占优势。在笔者看来, SKLCC与GPT,在硬件设施的配备上水平相当,而在资源分配、交流模式、管理执行以及处事效率等方面则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也是笔者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一位在西工作的华人的帮助下,我们租住在西班牙境内最长河流——埃布罗河边的一间公寓里。天气晴朗时,我们选择骑车上下学,遇上大风大雨,便改而乘车。
河的对岸是萨拉戈萨著名景点——皮拉尔圣母大教堂。城市建设完善,少见高层建筑,家乐福、宜家等购物中心也让生活十分便利。
由于饮食差异,所以我们更多地会选择自己做饭带到学校吃。因此,学习之余的一大生活乐趣便是做饭了。炒、炖、煮、烙,学习外剩下的智商都用在了吃上。=_= =_=
在饮食方面,西班牙人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地方。每天上午11点-12点为Coffee Time,所有人都会停下手上的工作,相聚在专门的咖啡屋边喝边聊,遇上哪位老师或同学生日,寿星便会带来几盒糕点与大家分享。西班牙正常的午饭时间为下午2点-4点,晚饭则会等到晚上10点左右。Tapas作为西班牙饮食国粹,在萨拉戈萨的大街小巷十分常见。与笔者一起做实验的一位摩洛哥女博士在回国前夕,组里老师同学一齐相聚街头,从晚上9:30到12:00,一家店接着一家店地吃Tapas,边吃边聊,相继打卡了5家店才作别回家,而彼时的街道却有着如同中国节假日一样拥挤的人群和欢笑声满溢的热闹氛围,笔者的导师后来说很多人能这样一直吃到凌晨5点。
当节日来临,广场便如集市,种类繁多的摊点让人眼花缭乱。大锅端的海鲜饭、油滋滋的火腿、整只烤的乳猪,以及表演杂耍与游戏互动的人群,欢腾的气氛自热情似火的西班牙人群中迸发出来,毫不逊色于炙烤大地的太阳。
感谢中欧提供的国际交流平台,使我们得以体验不同的研究环境与生活文化,并在“求同存异”中获得成长,在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珍惜时光,把握机会,求渴望之学,学长人之技,不负一路走来师长、亲朋提供的鼓励与帮助。
作者:陈小芳
2018年6月17日